來源: 發(fā)布日期:2012年05月16日 10:33 點擊數(shù):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當代語言學》編輯部主辦,我校英文學院承辦,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xiàn)代語言系協(xié)辦的第14屆中國當代語言學國際研討會于2012年5月11-13日在我校召開。劉越蓮副校長出席開幕式并致歡迎辭。
兩年一屆的中國當代語言學國際研討會為推進我國語言學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本屆會議的主題是人類語言學和語言知識本體研究。研討會組委會收到參會摘要300余篇,其中的200余篇經(jīng)學術委員會匿名評審被采納與會交流,參加本屆會議的代表是來自近10個國家和地區(qū)80余所高校與研究機構的150余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
劉副校長在致辭中,介紹了我校的發(fā)展歷史以及近年來在學科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并熱情邀請與會代表參加我校建校六十周年慶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當代語言學》編輯部胡建華教授代表主辦方簡要回顧了研討會的發(fā)展歷程,并重申了本次會議的主題;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xiàn)代語言系Gladys Tang教授代表協(xié)辦方對大會的承辦方表示感謝并介紹了香港中文大學的語言學教學和研究情況。因故未能參加本次大會的《當代語言學》主編顧曰國教授還專門從德國發(fā)來視頻,向大會表示祝賀。
本屆會議邀請了3名主題發(fā)言人、3名特邀發(fā)言人,會議以大會發(fā)言和專題討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3名主題發(fā)言人分別是來自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大學的Ghil’ad Zuckermann博士、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的蔡維天博士和香港理工大學的Diana Slade博士。他們的主題發(fā)言涉及到復興語言學與瀕危語言復興的普遍制約條件與機制、以制圖理論方案解釋高位施用格、澳大利亞與香港醫(yī)院急診室醫(yī)生與患者之間的溝通等研究。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胡建華博士做了“量化中的敏感性與窮盡性”的特邀發(fā)言;澳門大學徐杰博士的特邀發(fā)言涉及“回聲問句的語言形式”,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何曉煒博士報告了“漢語SLI兒童的確認及其語法缺損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本屆研討會設6個主題與專題研討分會場。與會代表的發(fā)言涉及到語音學和音位學、語法/句法、語義學、語用學、語篇分析、普通語言學、社會語言學、人類語言學、功能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語言習得、語言教學以及身勢語研究等各個學科,其中以句法、語義、普通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及語言習得方面的研究論文居多。這是中國當代語言學研究的一次學術盛會,代表們就各自研究領域中的熱點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和深入的交流。(英文學院)
【關閉】
陜ICP備2021001939號-1 地址:西安郭杜教育科技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文苑南路
電話:86-029-85319274